北京市医改方案设计,到明年底在京生活的市民将享受到家庭医生的全覆盖,届时只要签约家庭遇到头疼脑热的,便可以一个电话直接咨询自己的家庭医生,还可以得到相应的饮食、健康指导,避免了小病小灾也一窝蜂涌向大医院的情况。然而记者调查却发现,由于全科医生的匮乏,目前北京试点的家庭医生与签约患者的比例最少为1:600,远远高于计划服务1:200的比例,与此同时,社区医院诊疗设备的不完善、与三级医院双向转诊的不畅通让这项便民服务尚待完善。
社区医院定位全能家庭医生
“您血糖已经稳定下来了,平时应少吃核桃、多吃芹菜等蔬菜。”昨日,家住在德外的居民刘兰平照例来到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团队进行复查,刷完社保卡后,系统同步将她的健康信息传递到系统中。
与在其他医院看病不同,刘兰平在挂号后并不排队等医生,而是先进健康小屋,在保健师或护士的指导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测量信息同步显示到刘兰平的家庭医生电脑上,健康指导会根据其最新的健康情况,对刘兰平下一阶段的饮食进行指导,在刘兰平面前的柜子上是栩栩如生的西瓜、核桃等食物,并标注着其热量,比如每斤香蕉含热量455千卡,西瓜125千卡,经过健康指导,高血压的刘兰平既了解到了自己未来一周的饮食注意,漫长的就诊排号也到了。
“以前我都得起大早去三甲医院挂号,其实就是高血压拿个药再问问大夫应该注意什么,可总也挂不上号,去年这个社区医院开了家庭医生,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樊大夫签了约,没想到还真方便。”刘兰平提到的樊大夫就是其家庭医生团队中的全科大夫樊立,刘兰平告诉记者,自从去年10月签约后,自己每周都会到社区医院找樊大夫进行复查,除了常规的检查外,樊大夫还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作息周期以及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指导,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开通了双向转诊及专家坐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北大医院的专家来社区医院会诊,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的家庭医生都会提前安排就诊,比自己起大早去三甲医院排队方便得多。
与刘大妈住邻居的75岁卢思荷老两口由于儿子不在身边,从去年开始与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吴静大夫签约,开始享受“家庭医生”的日常服务。从主食、蔬菜怎么搭配,做饭用油量怎么控制,到老年人如何锻炼身体,慢走啊,打太极啊,吴静一一嘱咐。7月卢大妈因病住院了一段时间,出院后因腿脚不好也没露面。“有一天吴大夫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俩月没来,我这个感动——人家心里头惦记着咱呢!”
樊立告诉记者,北京市从去年起开始在社区医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制,这种模式就是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辖区内居民的户数和健康状况,成立服务团队,团队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一名社区护士和一名预防保健人员,一些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的长期患者在三甲医院完成确诊治疗后,回到社区医院在家庭医生团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性治疗,签约的居民均有一张社区家庭医生联系卡,医生手机24小时开机。“我们平时会跟患者沟通,定期要求其来医院检查及取药,而且会对签约患者以及家庭成员进行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的指导,除此之外,当对口的三甲医院专家定期来坐诊时,我们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安排会诊,这样患者就不用去三甲医院排号了。”
|
|